11月17日,二中校园如期举行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旗下,高一22班的刘姝涵发表了题为《执勤奋之笔,破青春之局》的演讲,号召同学们执起勤奋之笔,专注课堂、认真作业、勇敢尝试,选择向前,在青春棋盘走出独属自己的精彩!
当五星红旗下的晨光落在我们肩头,我忽然想起高一开学时,我们曾大声读过“以青春之名,赴青春之约”。
当我们羡慕学霸的分数时,是否想过他们夜晚书桌的灯光与清晨教室的书声,是与疲惫对峙的执着;当我们抱怨作业繁重时,是否看见老师批改试卷的红痕里,藏着青春从不纵容松懈、只带着阵痛成长的真相。
勤奋,是破局的第一支笔,写的是“绝不放弃”的底气。数学课上,别因为一道题卡壳就搁置;体育课上,别因为跑不动就偷藏在队伍末尾;社团活动里,别因为“我不行”就拒绝尝试——青春的第一课,是“没什么不可能”。爱迪生试验千次才点亮电灯,王羲之染黑池水终成“书圣”;苏炳添在田径场深耕二十载,用每日高强度训练打破年龄的边界;谷爱凌在学业与滑雪间双线并行,以数小时的刻苦让两个领域都绽放光彩。他们的破局,从不是一场顿悟,而是“多解一道题、多练一次跑、多学一项技能”的日常坚持。
勤奋,是破局的第二抹墨,晕开的是“主动向前”的锋芒。从课堂上低头记笔记到主动举手提问,是打破“沉默”的破局;从拖延作业到提前规划日程,是跳出“散漫”的破局。这些微小的改变,会成为青春里最扎实的底气——当考试的难题来临,当成长的岔路出现,那些伏案的夜晚、奔跑的清晨,都会化作从容应对的勇气,让我们在青春的棋盘上落子无悔。
勤奋,是破局的第三盏灯,照亮的是“超越平凡”的可能。我们总以为“优秀”是天赋的馈赠,却忘了勤奋能让普通的起点延伸出不凡的轨迹。就像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为了还原真实的乡村生活,他蹲在煤矿井口记录工人的对话,在图书馆里翻遍十年的报纸积累素材,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用六年的伏案写作,让“平凡的人”在文字里活成了不朽的精神坐标;还有“中国核物理第一人”赵忠尧,留学期间为了攻克实验难题,泡在实验室里连轴转,饿了就啃面包、困了就趴在桌上打盹,最终率先发现了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灭的现象——他们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却用“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勤奋,把“平凡”活成了“不凡”。
同学们,我们正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当别人在“躺平”里虚度时光,我们可以在物理定律里探索宇宙的浪漫;当别人在“摆烂”中蹉跎脚步,我们可以在范文展里积攒文字的温度;当别人在“内耗”中迷失方向,我们可以在晨读的书声里构建精神的坐标。青春从不是被定义的岁月,而是一场主动的闯荡。今天起,让我们执起勤奋之笔:用每一个专注的课堂、每一次认真的作业、每一回勇敢的尝试,去破“躺平”的局、去解“迷茫”的题。当我们拒绝妥协、选择向前,定能在青春的棋盘上,走出独属于自己的、掷地有声的精彩!
指导老师:段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