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课程】于书海泛舟,向苍穹逐梦
来源: | 作者: 二中 | 发布时间: 2025-04-21 09:01 | 52 次浏览
4月21日,学校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高一22班刘千言同学发表了题为《于书海泛舟,向苍穹逐梦》的国旗下讲话,激励同学们以读书为舟、以航天精神为帆,驶向梦想彼岸。 当四月的春风轻拂鲜艳的国旗,两个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节日悄然相逢——世界读书日与中国航天日。这两个看似不同领域的节日,实则紧密相连,如双子星辰般共同编织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经纬,启迪着我们对未知的探索、对知识的追求。
回首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那是一部充满艰辛与荣耀的奋斗史诗。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那悠扬的《东方红》旋律,宛如进军号角,宣告中国叩开了宇宙的大门,自此开启了星辰征途。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一次次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北斗组网、天宫建成,中国航天人凭借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在宇宙中不断拓展着中国的印记。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对航天知识的深入钻研,是航天人对科学知识矢志不渝的追求。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而承载着人类知识的书籍,正是托举航天梦想的“助推器”。从屈原《天问》中“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千年追问,到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手抄的2000页火箭研究文献,文字始终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读书,是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高中是我们阅读大量书籍、掌握众多知识的黄金时期,每一本好书都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读什么书,又该如何读书呢?
在书籍选择上,我们既要广泛涉猎,又要有所侧重。经典名著历经时间考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值得一读;科普读物能帮助我们拓宽科学视野,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关注时事热点的书籍和文章,可让我们了解社会动态,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读书方法上,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避免盲目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其次,要学会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对于经典著作和重要知识,要精读细品,深入理解含义;对于一些信息类书籍,则可泛读,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此外,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书中的精彩语句、自己的感悟和疑问,方便日后复习和思考。
同学们,这个春天,让我们做一个“双料追光者”:为“星辰大海”积蓄力量,为“浩瀚书海”点亮台灯。让我们铭记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也牢记“读书破万卷”的古训。当文字的力量与航天的梦想在我们心中交融,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带着知识飞向星辰的人,让中国少年的光芒闪耀在更辽阔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