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正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我的家庭教育观
高三17班 王智瑞家长 王新华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自古以来,家庭教育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诫子书》《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及《傅雷家书》皆为优秀家教典范。我深切体会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家庭温暖的底色。家是培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家长是孩子教育道路上最有力的助手,犹如每一叶远洋风帆背后都有一座坚毅而明亮的灯塔。
一、家庭和谐,让孩子心灵有港湾
和谐的家庭能给予孩子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一个充满爱、包容与和睦的家庭,对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积极向善的心态和正派坚强的思想,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孩子幼时便注重言传身教:带他见证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的过程,与他一同做家务,让他耳濡目染、亲身体验,感受家庭温馨、体会劳动艰辛、理解父母付出,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怀,从小树立家庭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当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就会主动为家庭增温,家风由此得以传承。
二、言传身教,培育家国情怀
虽非书香门第,但可谓忠厚传家。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凡事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家中有负责任的父亲、体贴的母亲、关心的兄长,更需要积极向上、善良的他。我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如在2022年3月孩子生日前夕,因疫情我需在校管理三千余名学生,虽离家仅数百米却无法归家。为此,我专门写信讲述学校200多名医护学生志愿参与开发区核酸检测的事迹,让他明白平安生活源于他人的付出与守护,嘱咐他努力学习、照顾母亲,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闲暇时,我常与孩子共赏历史片、纪录片和体育节目,交流历史、地理和社会人文知识,通过言传身教让他懂得珍惜幸福、学会感恩、乐于奉献,促使他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三、耐心倾听,促进有效沟通
我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做到共情理解,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想法和行为。我始终先给予理解而非急于反驳,避免孩子关闭心门。对其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对不完善的想法则耐心分析原因。若他仍不理解,我会通过其兄长在适当时机以恰当方式再次沟通,既维护他的自尊,又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待孩子犯错,我坚持先让其认识错误再施以适当惩罚,避免因盲目惩罚引发逆反心理,确保其深刻认识错误并吸取教训。
四、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有段时间,孩子突现情绪异常。经倾听,发现其与同学关系出现问题。面对此况,我保持冷静,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可能源于原有知识基础薄弱,随着学习节奏加快、任务加重,成绩下滑挫伤自尊,而同学关系问题则是导火索。我首先正面引导他正确处理与同学、班干部及老师的关系,让他感受到我对问题的重视;继而以"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启发他:唯有自身强大,方能赢得尊重,而强大需要过程和时间,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越来越优秀。同时,我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老师的适时引导,孩子心理压力得到缓解,重拾自信,一个多月后便走出心理困境,恢复良好状态。
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家庭教育方式多样且具体,因家庭环境与孩子个体差异而异。我认为,无论教育过程中遇到多少困惑与彷徨,家长的生活态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王智瑞,乐观向上,活泼开朗,有责任有担当。高中三年并非坦途,有磕绊,有磨练也有成长,但幸运的是,你始终握着双向奔赴的温暖,家校共育为你的成长保驾护航。家长在生活中给予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关注你的情绪变化,在你失落时给予鼓励;学校里,老师们根据你的情况为你制定学习计划,课下耐心为你答疑。
如今高三冲刺阶段,压力虽大,但家庭与校园构筑的双重港湾,会为你澎湃的心潮注入从容的力量,相信你定能保持良好状态,勇往直前。“笃志前行,虽远必达”,在奋斗的未来的日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信念,老师和家长会一直在你身后。愿你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着战士收刀入鞘般的骄傲,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