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它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也传承着丰富的人文习俗。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于4月1日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清明遥寄,追思缅怀”主题班会活动。这也是继国旗下讲话、青马工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后的又一次“正心”教育活动。
各班级精心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观看革命先烈事迹视频、朗诵诗词等多种方式,师生深情回顾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领悟了革命精神的核心价值。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遗志,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题班会还强调防火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祭祖扫墓时要严格遵守用火用电安全规定,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倡导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开展文明祭扫活动,采用环保、低碳的方式表达哀思,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此次班会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清明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先人的追思,更在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感伤中懂得珍惜,在怀念中明白感恩。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遥寄追思,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又是一年清明到
高一3班 李美含
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清明节一直是个重要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杜牧笔下江南细雨飘飘洒洒,路上行人伤感极深的清明;“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这是冯延巳笔下有漫天飞舞的柳絮,悄然怒放的红杏和绵绵不断的细雨相伴的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是晏殊笔下燕子回时,正巧梨花纷飞的清明。
恰逢清明节假期,正值春意。有的约上三五好友作伴,同赏美景,出游踏青。有的与家人一起插柳植树、扫墓祭祖。也有人相约同往烈士陵园,瞻仰先辈并自豪的告知:“吾辈今日之盛世中国,如您所愿”呢。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爱可以超越生死,生命可以因为记忆而永恒。死亡并不代表生命的结束,被遗忘才是。”清明节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寄托哀思,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人们对亲情的重视。
缅怀先烈,就是要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深刻保护好他们所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动、去传承。你可知,林觉民深知前路漫漫,却仍决然提笔写下那篇名动民国的《与妻书》,毅然踏上黄花岗起义,挽救中国危亡的道路;你可知,邱少云深明国家大义,纵使烈火烧身,却仍坚定信念纹丝不动,直至牺牲。他用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何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你可知,新时代仍有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用知识和汗水不断铺就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前有黄大年教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我国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后有南仁东总工程师耗尽毕生心血,只为造就独属于中国自己的“天眼”。众多先辈们的光荣事迹,永远都值得后辈们缅怀,瞻仰!
现如今,历史的齿轮缓缓转动,舞台的中心正缓缓向我们靠拢。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请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请让青春之火,燃烧出最炙热的光彩;请让青春的吾辈,拼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细雨纷飞,行人匆匆,每到清明仿佛雨水都化作对亲人的思念。家家如是、人人哀悼。又值清明时节,祭奠逝去亲人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愿先人在天之灵,护佑在世亲人平安祥和、岁岁年年。
至清明,诉哀肠,英雄志、忠骨魂。古有霍去病为国捐躯、近有邱少云烈火烧身……中华上下五千年,山川秀、黄河黄,无数英雄先烈筚路蓝缕,赓续华夏精神,我们身为一名中华儿女,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年、更是一名学生,在校认真勤奋、师生携手共建美丽校园,对社会做一名有用之人、共创和谐社会,更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断奋进。 春风送暖,草木萌生,春雨绵绵,滋润万物,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之一,它不仅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还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饱含一段令人感怀的时光。
在班会课上谈及清明,我深感亲情与友情的重要,这不仅是悼念逝者的日子,也同样是我们重温亲情、增进友谊的时刻。我们不仅要前往祖先的墓地,祭奠先人,也要与家人团聚,共同感受亲情的温暖,在校园里同学们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宛若家人相伴,彼此间的情谊更是值得珍惜。
班会课上,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对亲人的思念情义,同时也表达对同学的真诚友情,“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携手友谊长存共进,共建美丽校园,共同弘扬正能量,传递友爱与和谐。
心怀感恩,珍惜亲情,增进友谊是此次班会课的代名词,引人不禁深思,无论是家庭中的亲人,还是校园里的同学,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存在,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和呵护,乘清明之双翼,寻亲友之情谊。
供稿:学生处 李伟
责编:文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