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亿万民众的心,相关信息充斥着网络、朋友圈和各种自媒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护好自己:尽量不出门,注意生活卫生,勤洗手、多喝水,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洗脸,在家常通风。
保护好家人: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自觉向家人科普防疫知识,督促家人做好防疫卫生,叮嘱家人尽量少出门,出门须带上口罩,不要吃生的食物,保护好自己最亲的人。(病毒怕酒精不是喝酒,是用酒精消毒)
文明就医:如有不适 ,请及时就医。就医请听从安排,不浮躁,给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尊重和敬意,那是用血肉之躯铸成第一道防线的白衣天使。如果症状比较轻,也可以先联系社区或居委会,他们会帮着联系医院进行初级诊治,判断是否需要去发热门诊。
自觉遵守政府各项防疫安排:该登记登记,该检测检测,全力配合政府安排,不成为移动传染源,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不信谣不传谣,更没有必要恐慌:恐慌是疫情的催化剂,理智才是对付病毒的良方。科学应对,积极预防,不信谣、不传谣
做好心理调适
1、在面对突然的或长期持续的巨大压力时,我们会进入一种叫“应激”的状态。疫情持续存在的压力会让我们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是“应激”的表现。应激(Stress)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
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较往常会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发生许多改变。但是并不是我们一进入应激状态就是坏事,其实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还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克服困难。
2、情绪上,我们可能会比以往感到情绪波动变得更大、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并往往伴随多种复杂的感受,尤其是每天都隔离在家。生理上,我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上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身体颤抖、食欲变化等。思维上,我们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等变化。行为上,我们可能会更多进食、睡眠发生变化、社交变化等。
3、当我们处在应激的状态中时,若通过自己或身边人的帮助能让自己有好转,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伤害到自己或他人,以前能做的事现在依然也能做,并且不会因此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话,那么这些改变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无需过度担心或害怕。
4、我们的应激状态会随着压力的缓解而缓解,或随着自己对压力的逐渐适应而缓解。
5、如果应激持续存在,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身边人的帮助好转,或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社交或工作,那么这是值得注意的健康问题,需要寻求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
自助应对
1、接纳改变:疫情的持续存在会令我们处在“应激”的状态里,而上述的改变都是我们应激的表现。我们在疫情中会发生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的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压力的表现,而不是意味着我们是脆弱的、有错的。接纳改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2、更好地与情绪共处:在疫情的压力下,我们会出现与以往不用的情绪变化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我们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当我们以前面对压力时,使用了哪些情绪应对方法。如果现在依然有用,那么可以继续使用。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接纳情绪、合理宣泄情绪、与亲友诉说,和照顾自己的情绪的方式让我们在疫情中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3、思维策略: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陷入思维的怪圈,比如对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单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是坏的。我们还可能无限地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够做的和改变的。例如:我嗓子紧紧的,一直在咳嗽,我要不要去医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结果吗?如果是另一种没那么糟的或比较好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最坏的结果不是100%,那么能够反驳这个结果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能够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如果是某某某,ta会这么想吗?例如:我是不是最近穿少感冒了?冬季是感冒高发期,去医院会造成交叉感染,不一定就是肺炎。我平时感冒好像也不会立刻去医院,等等。
通过这些自问自答的方式,我们它能够让我们的想法更灵活、更实际,缓解我们的情绪,更好地应对压力。毕竟,我们谁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我们的观点和想象,与现实如何,往往是两回事。
4、行动策略:我们可以尝试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性,和进行一定的身体劳动和具体工作,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如室内运动、做家务等。
5、放松技术:我们也可以尝试些心理学上普遍认可并有效的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着陆技术等。
附:腹式呼吸:
①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坐着或躺着都行。
②然后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持续大约3-4秒),感受肚子在我们吸气时慢慢鼓起来。
③然后,再专注地慢慢地呼出这口气(持续大约3-4秒)),让腹部慢慢回缩。
④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感到情绪缓解。
着陆技术:
①如果你发现自己极度担心或焦虑,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
②感觉一下双脚跟地面的接触,身体跟椅子的接触。
③动动手指头和脚趾头,用心感受他们的存在与带给自己的感觉。
④环顾一下四周,快速地命名一下你所看到的各种东西,颜色、形状、物品名称都可以。
⑤想一想一个你爱的或者爱你的人的面容。或者你记忆中让你感觉到轻松或愉快的经历(例如第一次吃炸鸡、吃雪糕、和朋友或家人远行、一个温暖惬意有浓浓咖啡香的下午等等)。
⑥哼唱你喜欢的童年时的歌。
⑦腹式呼吸。
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沉迷游戏、陪陪家人、锻炼身体、坚持学习、学一项生活技能。
当好学生,就要科学防疫。班主任给家长转发的相关部门下发的“预防措施”,也转发过权威部门编撰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手册》,同学们要认真学习,科学认识,要重视,不恐慌,在家庭里做好科学防疫的带头兵、宣传员。你安全了,你家人安全了,大家就安全了。
当好学生,就要相信国家。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感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它会伴随整个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就确定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现在许多科研团队正在紧张研发相关药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社会资源充分调动;我们有84岁高龄披甲上阵的钟南山院士,有写下现代版“与夫书”的张旃医生,有成千上万如“援助湖北医疗队”般的勇士们,还有亿万同胞心连心,国际友人肩并肩,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当好学生,就要独立思考。面对疫情,部分不法分子趁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部分网民恶意泄漏个人信息,对同是受害者的患者实施网络暴力。面对各种信息,同学们应该学会甄别,自己不造谣,不传谣,帮助家人辨别真假信息。同学们还应该有同理心,守大爱,遵守相关法律和网络道德规范,关爱自己的同时也关爱同胞。
当好学生,就要主动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疫情面前,我们能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家专注自习,这既是防疫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黄金机会。对于你们而言,在家安静学习,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不给防疫工作添麻烦,也是爱国的表现。
同学们,勇敢一点,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我们二中人,永远在一起!众志成城,战胜疫情;阳光你我,战胜疫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