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课堂】科学探究:米酒制作实验,揭开发酵的奥秘
来源: | 作者: 二中 | 发布时间: 2025-04-02 09:04 | 76 次浏览
近日,我校高二年级生物组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传统米酒,深入探究发酵工艺中的科学奥秘,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培育科学精神。
作为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发酵饮品,米酒承载着深厚的饮食文化。这种佳酿既可作日常饮品,也是中医养生爱好者的调理佳品,南北地区更衍生出多样的饮用习俗:南方常将其融入甜品或菜肴增添风味,北方家庭则习惯在寒冬温饮驱寒。此次实践活动聚焦米酒酿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以现代生物学视角解析这一古老工艺。
生物教师团队带领学生深入探究酒曲中根霉菌与酵母菌的协作机制。根霉菌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酵母菌继而将葡萄糖代谢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通过调控发酵温度、时长及酒曲用量,学生直观观察到微生物活动对成品风味的影响,在操作中理解变量控制对实验结果的意义。


实践过程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精髓。学生将浸透的糯米蒸至晶莹,冷却后与酒曲充分混合,装入消毒容器时在表面预留酒窝以便观测出酒量。在恒温培养环境中,他们系统记录糯米色泽由白转黄、香气层次递进及液体渗出量的变化,构建起完整的发酵过程认知体系。最终成果经创意转化,既可作为传统饮品温饮,又能衍生出米酒汤圆、酒酿蒸蛋、养生炖鸡等特色饮食,实现理论认知与生活应用的深度融合。

此次实践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代谢知识,更使其在复原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时间沉淀美味"的文化内涵。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有效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距离,不仅让学生们在指尖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更在观察与思考中培育了科学探究的思维。当醇香酒液在瓶中酝酿,科学精神与文化传承也在学生心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