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对当时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用智慧、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突破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和重大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人类社会,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联系和彼此依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频繁、更紧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玉兔”登月、超算飞转、5G商用,我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与此同时,世界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逆流涌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反动势力妄图以打压、阻遏的方式,实现对高技术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的绝对垄断,同时在经贸、金融、军事、国际规则、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出击,我国的外部环境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变数,在高技术领域仍面临很多“卡脖子”和“受制于人”的问题,发展突围的迫切性和独立攻关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奋斗新征程的过程中,要始终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赓续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优良传统。
一、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入骨血里的血脉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事业奋斗者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集中体现。当新中国站立东方,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等众多当初怀着“科学救国”梦想,远渡重洋、学有所成的科学家们闻之振奋,他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生活条件,怀着对国家民族的满腔热忱,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崭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9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的。“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的一句“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掷地有声,体现了为祖国奉献一切所有、放弃一切待遇的赤子情怀。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两弹一星”事业的背后,是无数个这样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工人、军人在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淡泊名利、潜心钻研,隐姓埋名甘当无名英雄,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默默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取得的成就闪耀着爱国奋斗的光芒,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今天,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自觉弘扬家国情怀,把个人事业、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创造“两弹一星”伟业的立足基点,也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和关键技术,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认为中国在短期内无法制造出原子弹这种“高端货”。在经济极度贫穷、科学技术极度落后、物资极度匮乏的艰苦环境下,广大“两弹一星”建设者和创业者满怀愈是困难愈向前的勇气,驻扎戈壁荒原、深山峡谷,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终于让东方巨响震惊寰宇。
自主创新,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尊严。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竞争进入新阶段,关键技术领域的角力愈发激烈,“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实现突破,就必须始终保持奋发图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始终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自身出发,挖掘发展潜力,寻找创新动力,通过科技创新与基础研究,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三、赓续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优良传统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广大“两弹一星”伟业开创者、建设者、参与者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15人专门委员会,领导“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周恩来同志指出,“我们发展尖端事业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要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组织全国大力协同,从科研一开始就组织协作,要拧成一股绳,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参与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解放军指战员超过百万。美国学者刘易斯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一颗“人民炸弹”。
“两弹一星”的研制生动诠释了我国的制度优势,那就是党统一领导,举国协同,集中力量办大事。过去,工业落后的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众多尖端的技术,靠的是全国协同、集智攻关、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如今,我们发展国家战略工程,突破“卡脖子”和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拼的还是这股劲头,靠的还是这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更要大力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委主任办党小组 执笔人:戴建锋 王熹)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