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李凤琦.jpg](/@files/image/6375839783261781842181640.jpg)
李凤琦,沧州市第二中学2011届毕业生,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于大学成绩优秀,2016年被保送至中国政法大学读研,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家教育部工作。
时光清浅,初夏华年。母校二中又将送走一届高三毕业生,在冲刺即将到来的2021年高考的时刻,高三的学弟学妹们是不是既紧张又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其实六月对高三的学生来说是收获的季节,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期盼和等待即将实现,一定也是激动和兴奋的。
回想起自己的高考岁月,那些辛苦备战的紧张与慌乱已淡无痕迹,历久弥新的记忆是致远楼前小池塘里的荷花和喷泉,小荷含苞待放,喷泉荡漾池水,泛起一圈圈涟漪。还有书桌前一起奋斗的伙伴,那些互相安慰鼓励的话言犹在耳,让紧张学习的日子变得温馨而美好。感激恩师们的辛勤和付出,感恩母校的开放与包容,在这里奠定了我拼搏奋进、不断前行的人生主基调。高考试卷上答出的每一道题目背后都有长长的故事,那是一系列“碎片”堆积起来的:数不清次数的练习,失败了再来的勇气,还有老师耐心的讲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助我闯过高考的大门,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把人一生的追求比作三级跳远的话,那么高考就是腾空前的助跑。走进心仪的大学只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读研读博,在知识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等走出象牙塔之后,才发现人生节奏仿佛按下了加速键。回首过往,感慨万千。我从沧州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来不及细数成长的脚步,无暇回顾背后的身影,只能慢慢学会独自前行。有时下班路过车水马龙的长安街,总能回想起高中时父母带我初到这里的情形,当时的我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因为当时的我知道,我离这座城市的距离不仅仅是现实中的那两百多公里,还有高考成绩。但城市的现代感和科技感吸引着我!现在想来,我那时的心情可能跟现在的高三学弟学妹是一样的,对未来充满无尽的期待与欣喜,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去年的一个周日,我有幸回到母校。校园有了很大变化,环境更美了,文化氛围更浓了。真的很羡慕还在这里读书的学弟学妹,坐在教室心无旁骛、专心学习,遇到问题有老师耐心答疑、热心帮助……走近致远楼,想起了当年高考前几天,老师们在楼道内给我们讲题的情景:天气很热,楼道又没电扇,汗水顺着老师的脸颊淌下来,滴在草稿纸上,老师依然认真地讲解、专注地答疑,直到我们听明白。二中老师的敬业态度、奉献精神潜移默化熏陶着学生,在他们长大后走向工作岗位,自觉不自觉体现出来,这就是母校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结果吧。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去年,我在北京坚守工作岗位抗击疫情;学弟学妹们停课不停学,坚持网上学习,为进入高三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有疫情影响,但你们勇敢迎战,克服困难,一路奋战到今天,真的很了不起,为你们点赞!你们是河北省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没有经验可借鉴,但挑战即机遇,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接下来最后冲刺高考的时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因为人人皆可成为黑马。我从不认为高考是一道独木桥,我觉得它是旋转门,通过这个门,就会走到人生的下一个出入口。
在建党百年之际,你们参加高考,是人生中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学弟学妹们努力吧!唯努力才能托得起自己的理想,请拼尽全力,用优秀的高考成绩为学校争光,为党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