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沧州市第二中学2008级宏志班学生,班主任张立新老师、数学姚秀杰老师、英语王建军老师、物理王金轩老师、化学佟瑞利老师、生物宗树玲老师。
2016年考录为河北省选调生,现任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石嘴子乡人民政府团委书记,正在攻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PA。
转眼十年,沧州两个字在自己的记忆中,从不敢触碰到反复琢磨又到思考怀念,而这十年恰恰是我快速成长的十年,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将把二中留给我的一切深藏心底,做一个善良、独立、一直努力的追梦人。
2008年我还是一个16岁的孩子,离开自己的家乡,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期望去到450公里之外的沧州求学。迎接自己的是陌生、孤独和困难,庆幸的是身边还有食堂老板娘、宗老师、老班儿……
至今我清楚记得二楼食堂南侧的老板娘,她很漂亮、有气质、更有爱心。去窗口打饭会送我们德芙巧克力,小长假在校园会为我们拍照片,洗出来放在食堂窗口等我们去领取,周末碰到在校外购物的我们会开车载着一起回学校;宗老师教学认真有耐心,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喊宗妈,周末她会带我们去她家吃饭,还会带嘴馋了的我们去学校对面吃火锅鸡;老班儿业务能力绝佳,我觉得她是一个外表平静,内心强大的女人。16岁恰是青春期和叛逆期叠加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一直让老班儿不省心的孩子,第一次月考结束我“离校出走”,老班儿一番周折,找到我先是一顿“收拾”,接着第二天早自习给我带来了两个热乎乎的汉堡,正是这样的“软硬兼施”,让我一次次感受到老班儿内心的一股力量,还有对我深沉的爱。
对于一个外地的孩子,能够受到这样的“待遇”,心里总是暖暖的。她们所付出的一切,在我的心中都慢慢变成了两个字——善良。
沧州求学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但只有泪水和经历才能逼迫你成长。
半年回一次家,没有视频,和家人的分离成为了我每次返校的“魔咒”,所有的思念都寄托在了小小的手机上。但学校规定学生禁止带手机,老班儿一边特批我为班里的联系员,一边不断地找我谈心,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一次次的谈心,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独立;303是我内心最温情、最美好的符号,那里有我最亲近的姐妹、最真诚的朋友、最铁的同桌儿,是她们帮助我面对磨练、促我成长、逐渐独立。
老班儿的指引、姐妹们的陪伴、自己的成长,三年在外求学生涯不知不觉在我的经历中刻下了两个字——独立。“好儿女志在四方,四海为家”。
学生时代,我们为了目标院校而努力;进入社会,我们为了人生梦想而奋斗!追梦路上难免磕磕绊绊,但只要梦想还在,我们就会一直努力!
小长假的晚自习是独属我们宏志生的精神“加油站”,《冲出亚马逊》《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有些画面、有些对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西柏坡之行,让我们接受了“赶考”的洗礼,上海之旅让我们大开眼界,我想当时很多孩子在心中一定有这样的想法:上海,我一定还会再来!伴随着高考的结束,兄弟姐妹们去往祖国的各个角落,开始各自的“逐梦之旅”。
一部影片、一次旅行,早已在心中留下了梦想的火光,十年,我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急不躁努力前行,这一路还有兄弟姐妹的激励和陪伴。
三年,不长也不短,但沧州二中留给我的一切却弥足珍贵,我会将这段经历铭记于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一个善良、独立、一直努力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