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我的大学·在边疆
王义,沧州市第二中学2015届毕业生,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
深感荣幸能在2700公里外的新疆收到母校老师邀请写下这段文字。一转眼,从二中毕业已经六年了,六年来,时刻不能忘记在二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很多当时结识的同学已经成了一生的朋友,当时经历的事情也成了一生的财富。前段时间接到恩师王老师的邀请后,迟迟未能下笔,想说的太多但又不知从哪说起,正巧最近重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便想着引用这一题目来讲述2012年从二中入学到现在近十年的一些感悟。“高中”记录二中生活,“我的大学”记录本科经历,“在边疆”记录现在的边疆支教生涯。
高 中
记得在我高二的时候,学校将传统的黑板升级成一半黑板一半电子屏的形式,我的高中,正是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中国的时期。技术的日新月异确实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我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过度被快速的社会节奏所影响。在我的小时候,我们的世界就停留在目光所及的地方,只要多走几步就能到达,但是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很轻松的看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像我现在常和我的学生说的那样,可以看到大山外的世界却没有能力走出大山,这就会使人变得浮躁,觉得看到的东西离自己很近。但是学弟学妹们,求学是一件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事情,古来圣贤皆寂寞,希望你们不要沉迷于流量与八卦,静下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高中的记忆在我脑中已经只剩下点滴片段,但是忘不了的是班主任陈晓东老师每次上课都要穿得整整齐齐以示对学生和课堂的尊重,忘不了语文王老师教学之中展现的人格魅力,更忘不了那个没有搜题软件的时候攻克一道数学题的成就感以及参与每次一活动的荣誉感……二中教给我的都是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宝贵财富。现在我的支教生活正是继承着二中老师教会我的责任、耐心、奉献、博爱、善于思考、勇于表达、勤于反思……
我 的 大 学
在二中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广播站,并且在高二时成为了站长,有机会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体验到的高中生活比大部分同学要丰富一些,也对我的大学生活起到了莫大的帮助。学弟学妹们,你们向往大学生活是因为自己已经成人,可以去干很多自己想干的事,但是我想问各位的是,你们真的认识自己吗?你们真的知道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擅长的不擅长的、适合的不适合的是什么吗?甚至你们知道自己到了大学之后想干的是什么吗?现在可能你们会觉得不够自由,但是等你们步入大学就会发现,自由才是最大的牢笼。
二中广播站的经历让我步入大学后对播音主持、各项活动产生了兴趣,最后成为一名学生干部。由于我们学校在北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的世界,登上央视的舞台、去到中国文联实习、参与中非论坛等大型活动、被《中国青年报》、“央视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我还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参与各项活动不是目的,逐渐了解自我才是目的。大学生活很短,短到你们根本无法真正得到想要的东西,成为想成为的人,但是可以让你们在“自由”中逐步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想做什么样的事,仅此而已但也足够了。所以希望你们过得单纯一点,不同的选择会导致终身轨迹的变更,庆幸你们还不用为选择而发愁,因为,努力与学习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在 边 疆
大学期间,我成功获得保研资格,但我不想学生时代就这样度过,“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团中央面向本科毕业生支教扶贫计划的口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更是国家的号召,我便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后我成功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2020年9月24日凌晨两点,我到达了支教地——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达坂城中学,王洛宾先生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让这座小城享誉世界,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兄弟姐妹、香甜的瓜果、连绵的雪山是来之前我对这里的印象,但事实不仅如此。达坂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我国著名的“风城”,“这里一年只刮一场风,从大年初一刮到大年三十。”达坂城气候条件欠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我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创智课堂”、“信愿达城”书信往来活动、“课前三分钟微演讲”、校园广播站、合唱比赛等活动,以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创编党史题材话剧《润心》,获“全疆中小学话剧展演活动”一等奖。
来这里的一年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高中时经常提到的“二中情,学子梦”到底是什么,我在支教生活中找到了答案。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小到攻克一道难题,考试取得进步,大到青年一代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实现人生价值,二中人用自己的努力拼搏诠释着“二中情,学子梦”的涵义。
最后,衷心地希望母校学弟学妹们能够勤奋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祝愿母校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愿母校越办越好,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